行业动态
【视野】我们真的了解生态农业吗?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25 16:30:16    点击:

 

目前的众多农场热捧生态农业,那么,我们真的了解生态农业吗?针对这一问题,阐述笔者的一些理解与观点。

 

生态农业特征——生态、发展、循环、经济

 

1.生态 – 改善并保持系统内的动态生态平衡;

2.发展 – 以不改变周围环境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生产力;

3.循环 – 最大限度减少能源、肥料、饲料和其他物质的输入,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利用;

4.经济 – 高品质、高数量的各类农产品的输出,获取较高的、稳定的经济收入,以进一步加强生态生产系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生态农业不是常规农业的改良,而是一种基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农业业态。它既有千百年来传统耕作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运用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态理论和技术,在“生态”的前提下,达到“经济”的目的。“生态、发展、循环、经济”四大特征共同决定了,生态农业必须革新甚至颠覆常规农业的思想和技术,才能得到 长足的发展。

 

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的核心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农业最明显的表观,也是区别于常规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生物多样性环境下的农业生产是生态农业的核心,其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多样性,以及生产状态下的生态平衡。

 

1、营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之所以能够生长作物,除了阳光带来的能量以外,其根本来自于土壤微生物的营养供给。基于土壤微生物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矿质元素和有机营养这一事实,如何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足量持续的营养,就成为生态农业和常规农业的重要区别之一。

 

常规农业技术更多地关注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环境,所谓测土施肥、观相补肥等等技术,都是这个指导思想下的产物。正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轻视甚至忽视土壤微生物的培育和富集。

 

生态农业的做法是基于微生物营养需要的理论与目前科学只能够分离培育1% - 5%土壤微生物的现实,采用“黑箱法”给土壤输入营养组分,通过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富集,获得更多的输出产物和输出量,得到结果是土壤微生物大量富集,多样性和土壤腐殖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自然就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均衡的养分。

 

顺便说一句,腐熟的有机肥已经经过了微生物发酵和矿化反应的过程,腐熟后的“肥料”属于微生物分解代谢的产物,对于作物生长的确是非常好的养分物质,但对于土壤微生物而言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营养的作用。

 

增加和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度的做法是生态农业作业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所采取的耕作措施重点要保护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接力分解关系、共生关系和层级结构,其主要方法有:

 

A、保留田间杂草。即使控制田间杂草的生物量也要保证割除的杂草还田,这与常规农业对待杂草斩尽杀绝的做法完全不同。

 

B、全面采用保护性耕作,避免常规农业深翻深耕等作业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层级结构造成的破坏。

 

C、生产区域采取轮作、休耕、间作、混作等措施,通过植物多样性的根-土关系来保持和强化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2、镶嵌——农作物生产和植物多样性环境的关系

 

在生态农业中,农作物生产是“镶嵌”在植物多样性的环境中的。即植物多样性是主体,农作物是客体(当然,农作物也属于植物多样性的内容),这与常规农业生产单一品种大规模种植的做法大相径庭。

 

3、平衡——病虫害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

 

生态农业对病虫害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是发生后的防治,而是利用生物多样性避免发生或者降低发生的密度。基于多样性导致稳定的生态理论,利用自然(种间关系、生物天敌等)规律,采取人工生态技术建立起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使农作物的生产处于高级动态生态平衡环境的控制中,通过这种方法把病虫害的发生压制在很低的 水平上。这样可以减少人工干预(生物农药)的次数,在多样性环境建立比较好的情况下,几乎不需要后期防治,少量发生的病虫害并不影响农作物产量。

 

至于保留少量的害虫维持天敌的繁衍,或者把害虫吸引迁移到农作物以外的植物上,则是具体的生态种植技术,本文就不做赘述了。

 

生态养殖——生态农业的支柱

 

养殖是生态农业的支柱,是生态农业链条中关键的一环,没有养殖也就不能称其为生态农业。生态养殖需要建立生产区域作物(粮食、牧草等)消耗与产生有机养分(粪便)的平衡模型,养殖所产生的粪便量超过土壤培育及作物生长需要的量,会造成面源污染;不足则造成生产区域生物量的下降,使已经建立的生态平衡失衡, 使平衡等级下滑,严重者会造成生态系统阶段性崩溃。

 

生物循环——生态农业的保障

 

 

高级的生态平衡需要依靠现代生物和微生物技术支持。自然农法也可以到达生态平衡的目的,但是仅仅是低生物量的平衡,其生产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对更多农产品的需求。所以,以生产为目的的生态农业,其生态平衡需要强化,以加速生态链的运转,实现高质高产。

 

生态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循环效率,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高低。在生产的整个生态链中,最关键的当属废弃物的生物循环,这个环节在自然状态下,效率较低,无法满足高生物量生产的动态平衡。只有引入高效率的生物循环处理技术,才有可能实现高生物量的生态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朴门永续

 

四不用(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是对生态农业的片面理解,不用不是目的,用什么技术达到同样效果(甚至更好)才是重点。否则丢了不好的没有替换的,两头不落。另一个误区是使用的替代技术仍然是常规农业思维的变形,例如不用化肥用堆肥,不用化学农药用生物农药,思维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方式的改变。穿 新鞋走老路,没有脱出常规农业生产的思维定势,或者说还没有深刻地理解生态农业的本质。

 

 

积极地人工生态系统是提高生态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科学的理论是生态农业的必要支撑,配套的技术则是实施生态农业的必需保障,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生态农业。

 

在完整的生态农业基础上,增加投入物的限制和生产过程的控制、检测及追溯,就可以成功升级到生态农业的高级另外形态——有机农业。

上一篇:央行酝酿农地抵押试点整体方案 机构积极性高涨
下一篇:最后一页